广东信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顾问热线 18665090200
“实”字当头出良策 全力以赴护权益

“实”字当头出良策 全力以赴护权益

2024-06-02 14:48 浏览:351 次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人社局统筹健全完善政策、聚焦急难愁盼、强化协同联动,以务实举措,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灵活用工模式也首当其冲成为当下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完善政策 规范劳动用工

近年来,枣庄市人社局着力健全完善政策,规范平台企业劳动用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夯实基础。

该市人社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十二条措施的通知》《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此外,枣庄市还下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以“三指引一指南”进一步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更好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聚焦痛点 加强权益保障

“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是我们小微快递企业的‘护身符’。”前不久,枣庄市人社局联合市邮政局举办快递公司劳动合同和工伤专题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某快递公司经理如是说。

近年来,枣庄市人社局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处能力、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方面着力,以务实举措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2023年,枣庄市被纳入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全国重点联系城市。该市人社局联合市邮政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的通知》,明确新产业(75.720-0.27-0.36%)、新业态、新模式等“三新”组织中的快递从业人员为职业培训补贴对象,并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载体、培训考核等补贴标准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为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枣庄市人社局联合市邮政管理局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参保范围、实施步骤、目标任务,压实责任、简化流程。他们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台、报刊等渠道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快递网点进行督导、召开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现场会等方式,推进参保工作有效开展。目前,全市316个基层快递网点930余名快递从业人员优先参保实现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处能力,枣庄市人社局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速裁庭,并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速裁规则》,采取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工作模式,选派业务骨干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10余起,涉及快递物流、共享单车、网络直播等行业,其中符合确认双方为事实劳动关系的3起,均已采取速裁程序结案。

此外,枣庄市人社局还开展了一系列关心关爱活动,以暖心举措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幸福感、安全感。他们组织心理专家队伍,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心理减压、职工家风家教知识讲座等主题活动,覆盖职工1300余名;开展“帮扶送教育”活动,帮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129人;做实集体协商工作,推动签订工资集体专项合同292份;与第三方平台开展协商对话会,围绕解决骑手实际困难、保障骑手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进行交流。

注重联动 强化协同治理

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需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达到“1+1>2”的效果。

枣庄市人社局注重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工作推进会,与工会、邮政管理、市场监管、交通、商务等相关部门共享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联动,联手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防范化解劳动纠纷,优化劳动权益保障服务。

他们联合邮政部门开展快递行业劳动关系调研,成立新就业形态企业调解组织,将快递行业纳入新时代劳动关系和谐行业培育对象,带动快递企业积极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联合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综合监管,通过双向联络、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及投诉举报专查等方式,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进行监测,适时发出警示信息,做好警示信息处置,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近期,枣庄市人社局密集开展跨部门政策宣讲活动,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动用工。他们联合市企业联合会举办“劳动用工纠纷风险化解”专题培训,培训企业劳资人员100余人;联合市邮政局开展“劳动关系和工伤认定”专题培训,培训快递行业经理60余人。

“以前遇到一些用工纠纷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通过参加培训,心里有了‘标准答案’。”近日,一位参加“劳动用工纠纷风险化解”专题培训的网约车平台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