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虚开发票会获利?开票方不是也要交税吗?
虚开发票的问题要想一篇文章说全面了就真没办法下笔了,这篇主要写写利用小规模身份虚开。
虚开发票的“虚开”在税法和刑法上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你可以这样理解他们的关系,税法对发票要求比刑法更高,违反了税法上的虚开不一定违反刑法,但违反了刑法上的虚开那绝对同时违反了税法上的虚开。
从处罚上看,如果仅是税法上的虚开通常是罚款,如果触犯了刑法上的虚开可能会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这些听起来很严重的处罚。
网上经常看到的虚开发票被判刑的案例都是违反了刑法上的虚开。
2024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朝阳市依法查处一起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虚开发票案件。经查,犯罪团伙控制多家空壳企业,在没有真实业务发生的情况下,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向下游医药企业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1009份,价税合计8273万元。目前,该案主犯邵龙因犯虚开发票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万元。
没有真实业务那肯定属于虚开。通常会计做账主要看发票,有发票就入账,入账后就抵成本,进而少交税。一旦要被查是不是虚开发票可就不仅仅看有没有发票和资金流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会更关注业务过程性证据,要看整个交易过程,合同、资金、物流、仓储、人员、交易的结果等。
我知道很多企业现在都会接受或开具咨询服务推广等发票,如果是虚开要注意啦,现在咨询服务已经成了稽查重点监控领域。
千万不要单纯的以为有合同有资金流发票就是真实的。提供咨询的人是不是有资质、服务通过什么形式、咨询的结果是什么。这些过程性的东西很重要。
很多虚开的发票都是凭感觉开,缺多少开多少,买多少开多少,或是顶着最高限额开,当被查时任何支撑性证据也没有,很难解释不是虚开。
小规模月度开票不超10万,季度不超30万免征增值税,开专票或者季度超30万免征范围,税率是减按1%,也是比较低的税率,这个政策目前有效至2027年底。
注意这里免征指的是普票不超限额的免征,如果小规模开专票,即使开1块也要交这1块对应的增值税
国家对小规模的优惠政策,是鼓励小企业发展;但是靠虚开牟利的公司、缺票的公司也会在这个政策上花心思。
成立多家小规模公司,每家每月开10万,反正不交增值税。开出来的票给那些缺发票的公司用来入账,凭票入账的成本费用多了就可以少交所得税。
这个事情如果没被查到,开票方赚了票点钱,受票方有了成本票可以少交所得税,买卖双方各取所需。但是少交税侵害了国家的利益,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税收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虚开都会触犯刑法,国家也会考虑执法成本,你虚开一两张金额不大的发票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发现。这就涉及到立案标准了。
这个案例涉及到的是虚开普通发票,首次被查到虚开,虚开发票票面金额50万元以上的或者虚开发票100份以上且票面金额30万元以上就够到虚开发票罪了。
这是2024.3.20执行的标准,为搞清楚这个问题特意读了两高的解释,法律跟税务相通的吐槽点是政策标准总变。
这个案件中虚开了1009份,价税合计8273万元,已经严重超标了
虚开发票罪通常指的是虚开普票,最高判7年有期徒刑;如果是虚开增值税专票最高就是无期徒刑,现在没有死刑,2011年以前虚开专票还有死刑。
这个案例中是开给医药行业的。简单说下医药行业背景,我干审计时刚好做过一个医药行业的经侦审计所以了解一点。
医药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要给销售高额返佣,这部分钱以前通过层层过票公司给倒腾出去,后来实行两票制,生产到流通开张票,流通企业销售到医疗机构再开张票。
两票制减少了流通环节层层开票的过程,但是返佣该付还是要想办法付出去,所以这类企业很缺票,需要有把钱倒出去付佣金的途径。买虚假发票就是其中一种途径。
最后提醒一下,介绍别人虚开也是不可以的,不要觉得只是搭了个线没什么事,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王律师的一位当事人虚开普票被查后,最开始预测做取保候审没啥问题,人能先出来,但是,后面又查到他给他虚开的人介绍客户,这下涉案金额又多了几百万,然后现在不允许取保候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