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小微的日子不太好过。
连锁餐饮店的老板给雇佣的一半员工放了假,并且关闭了多家店面,以求维持现状;小型广告公司,因为业务需求减少,无法支付当下的运营成本,只能选择发放基础工资或减员;外贸企业订单数量持续走高后又急剧减少,变幻莫测的现状让从业者心惊肉跳。
以上情况,放眼全球都不是孤例。疫情黑天鹅挥之不去,下游消费需求萎缩,上游原材料通胀严重,全球流速变慢,再叠加经济周期下行,中小微企业的生存,普遍陷入困境。
但就像硬币有两面,危机的背后同样孕育着转机。
在宏观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面临生存这道严峻的必答题,如何找准切入口,搭乘数字化浪潮、利用数字技术降本增效、驱动发展,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或成为中小微企业破局的关键。
全电发票落地应用的价值
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各个层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引导。
理论基础层面,重点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行动纲领层面,建立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各个部委所辖领域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落地引导层面,一方面中办、国办多次下发指导意见,例如《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另一方面各部委也积极跟进,例如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启动了“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等。
在这些举措中,当下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金税四期的建设,而在金四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的推广和应用。
对于全电发票落地应用的价值,斑马网络财税顾问刘沛认为,主要包含以下三项:
第一,将大幅降低上下游企业开票、交付、录入、对账、确认、归档等管理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同时,也将改变企业发票合规管理的习惯,对于开票行为和发票数据的合规管理将由事后全面转向事前,所有企业特别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要适应这个全新票种带来的操作和管理层面的变化。
第二,在企业内部,一方面业财融合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纸质的发票不会再成为系统融合交互的障碍;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经营状况将更加平滑,财务部门更容易通过系统标签的方式对全电发票承载的全部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系统进行管理,为后续财税数据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企业和企业之间,全电发票的推广将提升商业交易中的财务供应链协同水平,进一步使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更加紧密、运行效率更高。
以上,全电发票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对于体量不同的企业来说,全电发票的实际应用方式,或者说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预期,必然存在差异。
全电发票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想切入口
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大部分都已经通过数字化建设构筑了财税一体化管理体系,主要的问题是需要根据全电发票管理要求进行适配升级,全面发挥数字化效能加强业财税一体化建设,改善供应链管理模式;但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大多都还处在萌芽阶段,成本、风险、效果、甚至切入口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依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中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为25%,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而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困境则更加突出,这些企业大多数对数字化的了解程度较浅、网络设施配备少、应用基础薄弱,企业往往需要进行多轮调研评估才能确认自身需求与产品、技术的选择,但对于缺乏IT人力的中小微企业,从前期选型到介入业务全流程都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加之规模所限投入成本较少,无论是对产品的应用还是平台的搭建都较难上手,在产品与服务的选购中也难以抉择。
资金有限
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企业融资难,进而导致数字化转型预算投入不足,由于成本顾虑拖累整体进度和质量。
人才缺乏
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知弱,通常没有过多的人才储备,即便有一定认知和转型路径规划但自主研发能力弱。
数据资产积累少
数据资产积累少,缺乏数据驱动产业升级路径。
基于此,对于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高成本的本地化部署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选择轻量、低门槛的上云服务可能是其以最低成本快速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最佳渠道,而面对数字化浪潮向各行各业席卷,税局政策不断更新,税务信息共享、票据加速电子化的趋势,百望云研究院认为,“全电发票”或成为中小微企业财税数字化转型的理想切入口。
全电发票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说是近三十年来在财税领域最大的一次基础性变革,不但会自下而上地对企业操作级、管理级、战略级产生影响,还会由核心企业向供应商和分销商两方逐步扩展,最终覆盖社会全部企业和个人。
不管是基于政策的快速推动,还是商业市场对数智未来的选择,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对“全电发票”进行不同视角的关注都是十分必要的。
试想一下,核心企业已经对全部商业单据、发票进行无纸化处理了,一个使用纸质单据、没有自动化和数字化交互能力的供应商该如何跟它做生意?
如果不提升数字化水平,更具体来说,升级使用全电发票,中小微企业未来很可能会因为财务供应链协同的问题而丢失商业机会。
更多全电发票接口解决方案,欢迎垂询:18665090200 汤工